除草、補苗、查看藥材長勢……進入7月,多雨的季節里,藥材地里雜草瘋長,巴仁哲里木鎮寶日根嘎查的郝金財一刻也不得閑。憑著努力,把自己從一個普通農牧戶轉型為大家口中的藥材種植“土專家”,他變得越來越忙。
巴仁哲里木鎮寶日根嘎查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西北部,這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水質無污染,是野生藥材的天堂。聽說種藥材效益好,郝金財和家里人一合計,有了種植藥材的念頭。
作為嘎查里第一個嘗試藥材種植的人,起初,郝金財并不敢放手去做,他只在自家庭院里種了2畝牛膝,經過努力初戰告捷,投入不到100元的牛膝當年賣了7000元,這讓他喜出望外,也進一步堅定了種植中藥材的信心和決心。
嘎查“兩委”看他自主發展意識強,也開始幫他想辦法,多次邀請旗老科協的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從那時起,他積極探索并積累種植經驗,田間地頭處處有他忙碌的身影。為種出高品質的藥材,郝金財努力學習種植技術,看書學、上網查、找人問,費了不少心思。2019年,他又嘗試種了2畝防風,當年防風大獲豐收,收入13000元。“我今年種的藥材中,僅蒼術的收益預計就能達到10萬元。”郝金財說。
隨著種植技術日益成熟,郝金財不再束手束腳,哪有拋荒地,他就去爭取流轉來種芍藥、防風、蒼術等藥材。2020年,他的中藥材基地已擴大至14畝。不僅如此,這兩年他還帶動嘎查貧困戶參與藥材種植,無償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幫助他們脫貧增收。“原來都是出去打工或者種地,刨去吃喝也剩不了多少錢。現在種藥材一畝地能掙7000塊錢,還能照顧家,挺好。”嘎查種植戶包斯琴畢力格高興地說道。
有了郝金財成功的先例,還有免費的技術指導,巴仁哲里木鎮及周邊蘇木鎮中藥材種植戶越來越多。周邊有打算種植中藥材的種植戶都會到他家上門求藝。“以前都是上山挖藥材,現在改為庭院種植,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而且效益還很高。明年計劃再承包50畝地種植藥材,帶動身邊更多人致富奔小康。”郝金財信心滿滿地說道。
據了解,近年來,科爾沁右翼中旗搶抓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的機遇,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如今,在科爾沁右翼中旗像郝金財這樣的中藥材種植戶已經發展到了100余戶,各類中藥材種植面積逐年加大,種植戶的純收入也在不斷提升。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