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上市公司主動回報投資者的意識明顯增強,這5年上市公司通過分紅、回購派發“紅包”合計達到10.6萬億元,比“十三五”時期增長超過八成,相當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資金額的2.07倍。
10.6萬億元厚實沉甸的紅包,是投資者獲得感的實在體現,是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回報股東意識增強的直觀寫照,是資本市場投資端和融資端協同發力的直接映射。
投資者利益被更加用心地呵護。近年來,監管層持續強化投資者回報,將增強投資者獲得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從加強現金分紅監管、鼓勵上市公司優化分紅節奏,到完善回購制度、降低實施門檻,回報投資者不再是選做題,而是必答題,不再是少數示范,而變為群體自覺。上市公司踴躍開展“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拿出實招、硬招改善經營質量、提升投資價值、強化回報能力,愿回報、能回報、常回報的市場生態蔚然成風。
上市公司經營質量邁上新臺階。回報花的是真金白銀,大手筆、持續穩定地回饋投資者反映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穩定、現金流充沛。這從市場結構變化可見一斑:目前A股科技板塊市值占比超過四分之一,已明顯高于銀行、非銀金融、房地產行業市值合計占比,資本市場含“科”量盡顯。這從上市公司半年度成績單中感受更為真切: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實現營收35.01萬億元、凈利潤3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0.16%、2.54%,凈利潤增速較上年全年提升4.76個百分點。上市公司有意愿、更有能力進行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
投融資相協調的市場功能不斷健全。A股市場一度重融資、輕回報,這一現象如今得到根本性扭轉。“十四五”期間,上市公司分紅回購規模達到同期融資額的2.07倍,融資與回報并重、投融資功能協調發展的市場生態加快演進。融資端,資本市場吸引力和包容性不斷提升,發行上市、并購重組等優化完善,優質企業得以更好迸發活力、實現價值。投資端,堅持投資者利益優先,大力“引長錢、促長投”,暢通源頭活水入市通道,資金在價值陪伴中增值、在創新長跑中獲得時間的復利。
有錢就回報、大方豪爽地回報,上市公司回饋意識不斷提升,為市場高質量發展構筑起強引力場。市場投資邏輯正在改變,當真金白銀的回報變得可預期、可衡量,投資者的關注點從追逐短期題材炒作,轉向深耕企業長期價值,愿意并敢于拿出更多資金配置于資本市場。市場價值發現功能被激活,越是慷慨回報投資者、越是規范經營的上市公司,越能贏得投資者的信任溢價,獲得合理的市場估值,這種正向激勵促使上市公司更加專注主業,提升經營效率,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提升與投資者回報增加的雙贏。
隨著上市公司經營質量的向優向好、回報股東意愿和能力的提升增強、資本市場投融資功能的相輔相成,“回報增、資金進、公司優、市場穩”的良性循環有望加快形成,托起投資者穩穩的幸福。(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