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但也面臨行情低迷的嚴峻考驗。如果繼續困在低價競爭中,將給整個行業帶來嚴重損害。面對消費需求升級趨勢,糧食行業與其“卷價格”,不如“卷品質”,推動糧食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這種競爭邏輯的升維,將為糧食注入營養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等更高價值,促進糧食產業提質增效。
糧食“卷價格”的后果很嚴重,可能會損害糧食行業整體健康發展。低價競爭會直接損害種糧農民收益,嚴重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導致土地撂荒或改種其他經濟作物,威脅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為保產量,農民會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導致土壤透支、地力衰退,原糧質量難以保障。上游的種子、化肥、農藥等行業也可能被拖入“價格戰”,影響農資產品質量。糧食加工企業微利求生,普遍處于“開工即虧損,不開工丟市場”的兩難境地,沒有資金進行技術升級和產品研發,沒有動力打造品牌,只能維持低水平重復生產,成品糧同質化競爭嚴重。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不惜以陳頂新、摻雜使假,以更低的價格沖擊市場秩序,引發“劣幣驅逐良幣”。長此以往,優質優價機制難以形成,行業創新難以進行,行業競爭力不可持續。
要看到,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糧食消費已從“吃得飽”進入“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新階段。消費者品質意識和健康觀念不斷增強,他們不再只關心數量和價格,更關注營養、健康、安全、口味和功能性,愿意為有品牌背書、可追溯產地、生產過程透明的產品支付溢價。糧食產業競爭的主戰場自然轉向品質。忽視糧食品質,就會被消費者拋棄。
糧食“卷品質”具體“卷”什么?糧食品質體現在全產業鏈各個環節。一是品種品質與種植品質。農民種植優質糧食品種,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發展稻鴨、稻蟹等生態種養模式,減少使用農藥化肥,增施有機肥,適時收獲,從源頭保障糧食品質。二是儲運品質。收儲企業按質論價、專收專儲,建設低溫低氧的綠色糧倉,最大程度保持糧食的新鮮度和營養成分;承運企業在運輸過程中使用控溫、防潮的專用運輸工具,確保糧食從倉庫到加工廠品質穩定。三是加工品質。加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采用柔性加工技術和適度加工技術,保留更多營養;開發功能性食品和個性化定制食品,加強米糠、麥麩等加工副產物的綜合利用,提升糧食附加值。四是品牌與信譽。打造糧食品牌,講好品牌故事;建立糧食產業質量全程可追溯體系,消費者掃碼就能了解糧食生產全過程。采用小包裝、充氮包裝等提升消費體驗,并通過場景化營銷塑造健康生活的理念。
糧食“卷品質”,并非易事。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消費者共同發力,構建一個尊重糧食價值、認可品質溢價的市場環境。政策層面,應完善優質優價市場機制,支持綠色農業,健全糧食質量分級標準體系,打擊以次充好、以陳頂新等違法違規行為。企業應轉變觀念,立足長遠,追求差異化競爭,舍得在研發、品種、工藝、品牌等方面加大投入,確保品質要求能從消費端順暢傳導至種植端,各個環節都能分享品質提升帶來的溢價。生產者需轉變觀念,從追求產量轉向產量質量并重,多種糧、種好糧。消費者也應樹立健康消費觀念,愿意為優質糧食支付合理價格。
糧安天下,質定乾坤。“卷品質”代表著糧食產業發展的新方向,意味著從追求產量轉向提升質量,從滿足溫飽轉向提供健康,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創造。當糧食行業進入“卷品質”的良性循環,農民因種好糧而增收,企業因做好產品而獲利,消費者因買到好產品而滿意,國家的糧食安全基礎也會更加穩固。(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