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種地靠人力、靠經驗,現在靠機械、靠智慧、靠數據,眼下,智慧農業正在重塑新疆昌吉州的農業生產方式。當地發展智慧農業的實踐表明,發展智慧農業須筑牢根基,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昌吉州從豐富應用場景、打造示范農田、推廣智能設備、強化技能培訓等方面入手,大力發展智慧農業,這些都是筑牢數智根基的舉措。這些舉措和取得的成就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須長期堅持、久久為功。
目前,我國廣大農民普遍缺乏數字技術素養,小農戶分散生產模式無法適應智慧農業發展需要。因此,發展智慧農業,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深刻改變是一個長期過程。昌吉州著眼長遠,多行固本之舉,循序漸進發展智慧農業,其經驗值得肯定與總結。
筑牢智慧農業發展根基,應樹立問題導向。發展智慧農業的短板在哪里,工作著力點就應在哪里。從目前看,應重點加強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加強智能設備研發和應用,加大農民技術培訓力度,引導農戶盡快融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筑牢智慧農業發展根基,還應樹立應用導向,立足本地實際探索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新疆是我國最重要的棉花產區,昌吉州結合本地農業生產實際,加強新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打造智慧示范棉田,取得了明顯成效,有力帶動了智慧棉田推廣。
此外,發展智慧農業,須著力構建新型農技服務體系,進一步重視和加大農技服務,建設一批高水平的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兼顧推廣新設備、新技術和個性化服務需求,增強服務建設智慧農田的能力。
發展智慧農業,還切忌一哄而上、盲目上馬項目。應結合本地所需,構建好聯農帶農機制,讓智慧農業發展成果有效惠及廣大農戶,培育智慧農業發展內生動力,走出一條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農業發展之路。(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