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4月突破4萬億元后,全市場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規模日前已跨越5萬億元大關。自2004年境內首只ETF推出以來,規模突破第一個萬億元用了16年,第二個萬億元用了3年,第三個萬億元僅用10個月,第四個萬億元縮短至7個月,如今第五個萬億元更是只耗時4個多月,我國指數化投資正全面駛入發展快車道。
從近期看,ETF規模的攀高主要源于資本市場的回暖向好表現,今年以來A股主要股指震蕩上揚,ETF基金凈值帶動了整體規模提升。從長期看,指數化投資的蓬勃發展得益于政策引導支持、穩定市場需求、產品種類日漸豐富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動。
ETF是一種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可變的開放式基金。它結合傳統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的優點,具有交易成本低、投資組合透明、交易靈活等特點。在市場波動期間,ETF的這些特性使其成為穩定市場的重要力量。
今年4月7日,受美國關稅政策調整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出現異常波動,A股也面臨下行壓力。當日盤中,中央匯金公司公告稱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充分認可當前A股配置價值,已再次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未來將繼續增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這一舉措既向市場注入了流動性,也向市場傳遞了積極信號,顯著提振投資者信心。自4月8日起,A股市場觸底反彈,滬深300指數連續7個交易日上漲,有效緩解了市場的恐慌情緒,ETF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穩定器”作用。
具有風險分散的特征讓ETF成為不少人的“投資標配”。相較個股,ETF相當于將幾十只甚至上百只證券“打包”,并且通常涵蓋多個行業和公司,能夠有效降低個別股票波動對投資者的影響。這種分散化的投資方式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市場的整體表現。近年來,我國ETF產品種類不斷豐富,ETF已覆蓋境內股票、債券、商品、貨幣和跨境股票等多種資產類別,截至2025年9月14日,當前市場ETF基金總數近1300只,多樣化的產品更好滿足了投資者需求。在當前的低利率環境下,居民對權益資產配置的需求增加,ETF可選空間大、風險分散的特征,會吸引更多個人投資者的關注。
政策支持是指數化投資發展提速的關鍵推動力。新“國九條”提出,建立ETF快速審批通道,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今年1月發布的《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從豐富指數基金產品體系、優化投資生態、加強監管與風險防范等方面提出多項舉措;今年5月發布的《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實施股票ETF快速注冊機制……一系列政策舉措的推出為ETF高質量發展明晰了路徑、創造了更好政策基礎,正持續激發市場各方活力,推動指數化投資生態進一步完善。
盡管我國境內ETF市場規模持續突破,但與境外成熟市場相比,指數化投資仍有巨大發展空間,尤其是權益類ETF的發展潛力尤為顯著。一方面,指數化投資發展有利于優化資本市場生態。指數型產品具有分散化投資和透明化管理的優勢,與長期資金對收益穩定性的需求高度契合,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了便利渠道,進而推動“長錢長投”市場生態構建。另一方面,完善的指數基金產品體系能夠發揮結構性投資導向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更有效地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發展。
可以預期,在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ETF將在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市場穩健發展等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ETF市場各方應牢牢把握發展機遇,確保各項政策支持舉措切實落地,持續完善產品體系、提升投顧服務水平、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夯實市場發展基礎,助推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馬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