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難是不少城市居民的一件煩心事,建設立體式機械車庫,向上要空間,能有效緩解車位供需矛盾。但如今這些便民設施卻面臨閑置困局:大量機械車位的高層處于停用狀態,僅底層作為普通車位使用,還有的徹底淪為“僵尸車位”,被電動車、雜物等占據。如何盤活閑置機械車位,成為用好城市空間的一個重要議題。
不好用,是機械車位被閑置的主要原因。常見的機械車位不僅空間比劃線車位局促,承重也有嚴格限制,市面上許多新車型普遍超出機械車位的空間要求,一些符合要求的車進機械車位也面臨花費時間更長,且一不小心就會造成剮蹭的問題。此外,機械車位多缺乏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無法滿足新能源車主的需求。不愉快的停車經歷,讓許多人寧愿多繞幾圈找地面停車位,也不愿進機械車位。
建設機械車位價格不菲,卻因與現實需求不匹配而成為一堆用不上的“鋼鐵擺設”,造成浪費。一些機械車位由于長期缺乏人員維護管理,關鍵承重部位疲勞、金屬部件老化、鏈條齒輪松動、液壓系統失效等風險點都可能引發安全事故,威脅車主人身和財產安全。
機械車位之所以難以滿足實際需求,一方面是設計標準老化,滯后于汽車產業的發展。當前許多機械車位的設計是基于10年前的標準,在空間、承重等方面的標準都已無法契合今天的停車需求。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部分建筑開發商鋪設機械車位時的敷衍塞責,導致其不好用、不能用。當前,城市更新正在推進中,盤活閑置資源,是城市更新的一項重點工作。一些地方將機械車位的更新改造納入城市更新規劃,著力“喚醒”閑置機械車位,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
機械車位牽涉多方,審批流程較為復雜,資金需求量大。要“喚醒”閑置機械車位,各地還得在土地、資金、政策等方面創造條件,并積極進行機制創新,比如通過政企合作,為機械車位的改造和運營提供資金、技術和管理服務,確保機械車位能夠長久有效地發揮作用。
從具體改造方向上來看,首先要拓展機械車位的容量空間,完善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確保機械車位能夠滿足基本需求。智能化改造是“喚醒”閑置機械車位的重要方向。應該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引入智能管理系統,在車輛識別、車位指引、車輛停放等環節實現智能調節和操作,為車主創造更加便利、智慧的停車條件。當然,面對變化了的汽車產業,機械車庫的設計標準也應該跟上時代步伐。相關部門應結合當前車主的主流需求,抓緊推動標準優化更新,從源頭上確保機械車位更加方便好用。(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