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游金燦燦的稻谷,黃土高坡紅彤彤的蘋果,天山腳下白皚皚的棉花,東北大地黃澄澄的玉米……金秋時節,祖國大地從南到北漸次鋪展五彩斑斕的豐收畫卷,我們如期迎來了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豐收節是農民的節日,也是全民樂享豐收喜悅的盛會。今年的農民豐收節,各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中金秋消費季活動尤其受城鄉居民歡迎。金秋消費季開展多年來,已累計帶動銷售農產品超1300億元,成為活躍城鄉市場、促進農民增收的有力抓手。
近年來,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愈發凸顯。鄉村消費市場蘊藏著巨大的潛力,今年的豐收節把有力有效提振城鄉消費作為重點內容。8年來,豐收節已成為展示山村優品的大平臺、撬動城鄉消費的重要支點。
豐收節的節慶效應為何顯著?其一,情感共鳴。豐收節具有全國節慶的儀式感,能夠激發城鄉消費者的共情與參與。其二,場景創新。各地把直播間搬進稻田、漁船、果園,壓縮“產供銷”環節,讓直觀的視覺沖擊能夠轉化為購買行為。下一步,還應擴大豐收節的綜合效應,讓節慶動能持續滲透到消費各環節,釋放更大潛能。
創新供需對接,有效激發潛能。要廣泛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活動,實現惠農助農與消費升級雙贏。一是把豐收元素嵌入城市日常消費,推動優質農產品進商圈、進街區、進景區,促進城鄉消費聯動。二是用好技術手段,助農產品出山。依托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新業態,幫助優質、小眾的農產品對接全國市場。三是拿出“真金白銀”,降低消費門檻。近年來,多地聯合金融機構、電商平臺推出農產品消費券、豐收券,有效撬動了消費。
擴大豐收節內涵,實現產業融合。近年來,豐收節節慶活動的內涵不斷豐富,各地通過節慶搭臺、經濟唱戲等方式實現區域農產品出村。今年的金秋消費季活動發起部門新增加文化和旅游部,讓消費從單純的“買”,拓展到“賞、玩、學、創”。下一步,還應以創新舉措推動農業“接二連三”,與工業制造、文體旅教等相融,激活消費新動能。
促進節慶聯動,形成消費熱點。每年的豐收節固定設在秋分節氣,與國慶節、中秋節等假期前后連接,容易形成消費熱點。要充分利用節慶效應,加快培育節慶市場,承接流量和熱度,力爭實現以節興商、以節聚勢,推動農產品消費升級。一方面,注重“聯動”,促進豐收節與本地已有的各類農事節慶等活動有效銜接。另一方面,順勢“育新”,通過打造諸如“農貨節”“山貨節”接力“豐收節”,持續拉動農產品銷售,讓豐收的消費熱度“不降溫”。(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