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關鍵原材料、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等成為國際產業爭奪的重點領域,全球貿易和產業鏈的競合博弈更加激烈。推動鋰電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僅是擴大產能和規模,更重要的是構建一條貫穿原材料、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應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供應鏈。”
9月19日,以“鋰向新質 智勝未來”為主題的“2025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正式舉辦。活動現場,工信部原黨組成員、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理事長金書波,就當前鋰電產業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的機遇和挑戰等發表主題演講。
在金書波看來,當前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浪潮澎湃,構建安全、穩定、高效、綠色的現代能源體系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和共同行動。“作為新能源領域的核心環節,鋰電產業不僅承載著推動能源革命的重要使命,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9月9日,我國印發《第一批產品碳足跡標志認證專用實施規則》,明確碳足跡核查、監督等認證模式,鋰電池等17類產品納入首批試點,其中消費型、小動力型、大動力型及儲能型鋰離子電池均被覆蓋,為企業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標準。“這也證明了我國高度重視鋰電產業發展。”金書波說。
事實上,由于高能量密度和長壽命的特征,鋰離子電池目前已經成為消費電子設備、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基礎設施的優選方案。2024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達到1502GWh,同比增長26%。我國鋰電產業發展較快,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產銷和出口國,全球占比超7成,成績顯著。
但金書波也提醒,鋰電池行業發展仍面臨困難和挑戰:一方面,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對我國鋰電產品出口存在不確定影響;另一方面,我國鋰電池產業規模全球領先,但產業鏈發展不協同,行業惡性競爭時有發生。
金書波對此建議,一是不斷推動技術創新,進一步提質增效。創新是發展的永恒話題,也是鋰電行業發展的關鍵,要從材料科學、制造工藝、裝備設施、系統集成等方面積極創新。通過上下游產業鏈聯動,協同推動產業發展,促進行業的提質增效。同時,也要對其他新能源材料、產品予以關注,及時調整發展戰略。
二是要注重國際化發展。鋰電行業在我國已經得到了不俗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經驗,我們要以更加開闊的視野面對全球,重視國際化發展,不斷拓寬生產銷售渠道,尋找更大的市場。同時做好自我保護,把風險化解到最低程度,要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研發和生產銷售相結合,不斷提高國際化水平。
三是高度重視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等為能源結構轉型及推動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做出了積極貢獻,但也不能忽視鋰電產業在生產過程中的綠色低碳化問題,要提升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意識,及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能力,促進大、中、小企業形成協同綠色減碳新模式。(中國經濟網記者 姜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