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提出,激發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內生動力。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明確,讓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成為農業強國的鮮明底色。
推動畜牧業綠色轉型,必須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全面踐行“兩山”理念,加快構建低碳循環、環境友好的現代畜牧業生產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畜牧業快速發展,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與此同時,我國畜禽養殖仍面臨較為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成為農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其中,反芻動物腸道發酵產生的甲烷,以及糞污中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亞氮,構成了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面對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和“雙碳”戰略目標深入推進的新形勢,加快畜牧業綠色轉型刻不容緩。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廣減污降碳技術,包括反芻動物腸道甲烷減排技術和畜禽糞便溫室氣體減排技術,主要涉及飼料科學配制與糞污資源化利用兩個關鍵環節。然而,受畜牧養殖場戶環保意識不強、管理水平有限以及設施設備落后等因素制約,減污降碳技術采納率整體偏低,成為我國畜牧業綠色轉型面臨的主要瓶頸。
當前,畜牧業正處于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的關鍵階段。在保障畜產品穩定供給的同時,如何有效減少資源環境代價,實現生態效益與產業競爭力的同步提升,已成為加快畜牧業綠色轉型,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建設農業強國必須破解的重大課題。在此背景下,減污降碳不僅是推動畜牧業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應從以下方面發力。
加快發展畜牧業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本質上是一種綠色生產力,既有助于提升畜牧業整體發展效率,又可以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具體來說,要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動畜牧業育種技術革新,加速畜禽優良性狀的聚合,培育更優質的畜禽品種,全面提高綜合生產效率;要應用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實現對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的精準評估、趨勢預測和數據核準,為總量控制和強化環境監管提供有力依據。
提升養殖戶對減污降碳及技術的認知水平。當前養殖戶對減污降碳及技術的認知水平有限,提升養殖戶認知水平是推動畜牧業綠色轉型的重要前提。要廣泛普及減污降碳知識和技術信息,針對不同群體開展差異化培訓活動。構建以縣級農技推廣中心、鄉鎮畜牧獸醫站為主體的服務網絡,為養殖戶提供常態化、精準化的減污降碳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
建立和完善技術推廣體系。要充分考慮區域特點和技術特性,制定科學合理的推廣策略。根據不同地域特征,設計差異化的技術推廣方案;針對不同技術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推廣方式;構建多方協作的技術推廣運行機制,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帶動+基層服務+村集體參與”的協同推廣格局。
鼓勵低碳飼料研發。鼓勵飼料企業研發低碳飼料產品既是滿足養殖戶實際需要的重要途徑,也是減少畜牧業養殖溫室氣體排放、推動行業綠色轉型的有力舉措。建議制定低碳飼料的行業標準和認證體系,明確低碳飼料的定義、技術指標和檢測方法;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手段,降低企業研發低碳飼料的成本,提高其積極性;建立低碳飼料研發的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并對通過認證的低碳飼料產品給予市場準入優先權。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肖海峰)